“外行”做新手機品牌如雨后春筍,敢于從零做起的底氣從何而來?
2016-10-31 來自: 湛江麥基洗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:1985
相信科技圈對于“知識產權”的認知來源一定少不了“高通和魅族的官司“,在這個商業化而又抽象的詞語背后,整個中國手機市場也值得被重新審視。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,國內許多手機品牌不是做通信起家,而是外行跨界而來,但是做起手機來依然得心應手。細究背后的原因,是因為在中國手機行業飛快成長的這幾年,有一個人辦了一個智能手機速成班。
這個人,就是手機芯片的一哥高通。手機作為一個科技產品,外行要想進來,必須要解決連接的問題、CPU的問題,以及非常核心的、復雜的專利問題。
而速成班的班主任高通在這方面為新進入者化解了這道難題。我們不妨先看看它在中國“知識產權”領域的表現。
(1)在知識產權含金量方面,高通總部有一座標志性的“專利墻”,在中國擁有標準必要專利2000多項,非標準必要專利8000多項。標準必要專利的意思就是,只要你設計的手機支持中國的3G/4G網絡,就會不可避免地使用的專利。
(2)在知識產權商業模式上,高通在中國執行的是經國家發改委認可的專利許可方案:對于為在中國使用而銷售的品牌設備的高通3G和4G必要中國專利的許可,高通將會對3G設備(包括3G/4G多模設備)收取5%的許可費,對包括3模LTE-TDD在內的4G設備如不實施CDMA或WCDMA則收取3.5%的許可費,在上述每種情況中許可費基數為設備凈售價的65%。
(3)在與知識產權相關的研發創新投入上,近些年高通的研發投入累計超過410億美元。
我們再看高通不斷壯大的班級陣營:中國已經有超過110多家企業與高通簽署了專利許可協議,國內出貨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機廠商中,華為、小米、聯想、TCL、中興都是合作伙伴。
為什么手機廠商接二連三與高通簽專利許可協議、加入智能手機快速培訓班?換言之,高通的專利技術對于這些手機廠商又有哪些不言而喻的啟示呢?
速成班亮點之一:提升手機廠商核心競爭力。
IDC報告顯示,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僅增長5.7%,增幅較去年的10.4%下降近一半;Gartner報告顯示,2015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售量4.03億部,較2014年同期增加9.7%,成為自2008年以來最緩慢的增長速度。在亞太新興市場,85%的用戶都在以性價比更好的同級別機型取代現有的中端手機。
這些不同機構的數據反映出三件事:1、智能手機市場依然存在巨大商機,同時競爭加??;2、人們的購買行為正在迅速發生變化,手機品牌也已經從拼參數、價格、升級到了拼用戶體驗、軟件系統和資本運作能力;3、中國手機市場趨于飽和。
不管智能手機市場怎么發展,性能是手機性價比的前提,也是手機廠商博弈的資本,而手機處理器就相當于手機的心臟。一部手機處理器里面,既有應用處理器AP,也要有基帶處理器BP。
我們再來科普一下高通的芯片。高通的MSM和驍龍家族都是芯片組SoC(system on chips),是一系列芯片的打包,而不是專指一顆CPU,這里面包括ARM核心、還要有蜂窩通訊基帶、WiFi、藍牙、NFC等多種無線模塊——這些模塊集成到一個處理器里面,能做到的公司也不多;基帶的調制解調方面,高通更是一騎絕塵,涵蓋了2G/3G/4G所有的無線通訊協議。也就是說,玩CDMA/WCDMA/LTE、3G、4G都需要高通,對于研發實力有限的手機廠商而言,也是省事兒、快速推出產品的選擇。
這也是為什么無論是驍龍高端800系列、中高端600系列、中低端的400系列等等都有手機廠商爭相買單的原因。跑分軟件安兔兔曾發布5月份手機性能排行榜,驍龍包攬了跑分排行的前五位。
就拿最近的高通驍龍820來說,14納米FinFET工藝制程和單核可達2.2GHz速度,讓手機廠商爭搶。超過115款搭載驍龍820處理器的終端正在設計中。京東3C事業部總裁胡勝利曾經分享過一組數據:今年上半年搭載驍龍處理器的手機在京東的銷量,較2015年同比增長217%,三星、小米、LG、一加、努比亞等820機型熱賣;驍龍820手機京東平均好評率95%-98%。
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“為發燒而生”的小米、聯想復興手機業務的第一步棋ZUK Z2/Z2 Pro、高舉著生態大旗的樂視、三星、LG等等都趕在第一波選擇驍龍820,背后的原因顯而易見。
速成班亮點之二:讓傳統企業和新型企業快速進入轉型角色。
在和高通專利授權的中國廠商中,不乏中國老牌企業。高通做的,可以幫助傳統老牌企業快速找到進入智能手機市場的機會。
比如格力,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和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關于格力造手機的著名“豪賭”,因為“格力與高通簽署3G和4G中國專利許可協議”而告一段落。
像格力這樣的企業,靠著原有的領域積累,已經建立了強大的群眾基礎和分銷渠道,但在不得不轉型的時候,仍然需要搭伙人的優勢和經驗,迅速補足短板,尋找錯位競爭機會。假設格力早一點選擇高通,或許第一代格力手機在設計和銷售上的的表現會強勁一些。
再比如樂視,樂視全球專利副總裁謝海楠在2016年4月的媒體采訪中就曾確認樂視是最早與高通簽訂授權協議的企業,可見樂視對知識產權的端正態度,是符合其全球企業的身份與定位的。他說“為了全球化戰略中最重要的戰場,樂視下了大功夫,做了充分準備,不僅對研發中產生的創新點進行保護,更完整考慮、多點布局,確保別人無法繞過我們的創新領域。樂視自身的全球專利與專利申請積累已超萬件,除了在美國的海外布局,還覆蓋印度、俄羅斯、歐洲、日本、韓國、加拿大、巴西等國家或地區。這些分布全球的專利資產將成為針對全球對手的反制武器?!?/p>
速成班亮點之三:中國手機廠商借船出海,高通專利授權是個討巧的法子。
前兩年,國產手機廠商得中國者得天下,現在已是風向突變,前面所提到的“中國手機市場趨于飽和”現象,讓手機廠商們開始布局海外。這兩年,包括小米、OPPO、vivo、酷派、金立等家企業開始將目光敲定在東南亞、印度、非洲、南美以及俄羅斯等新興市場,華為、聯想、中興等企業也在積極開拓歐洲、美國等發達國家市場。
但國內手機企業走出國門,遇到的第一個大問題便是手機專利問題。
國內有出海雄心的企業,長期因為專利問題飽受各種挑戰。海外跨國企業,憑借專利儲備,對“出?!钡闹袊髽I設置商業壁壘,中國企業“出?!卑l展受到阻礙。
以小米為例,成立6年的小米在通訊行業還屬新人,卻利用互聯網模式迅速打造了近億出貨量規模,一開始并沒有太多專利積累的小米,2015年在印度遇到了專利官司而遭禁,最后通過采用高通芯片,借助高通與愛立信的交叉授權,獲得了在印度市場繼續銷售的資格。
之后,小米在2015年申請了3738項專利,超過2014年的2045項,本月初,小米公司同意從微軟購買大約1500項專利,尋求有一天將市場拓展到印度和巴西等發展中市場之外。
高通的專利就好比一個天然屏障,能幫助這些新興手機品牌大幅度規避專利短板的潛在風險,專心發展自己的核心競爭力。事后的雷軍也感嘆,“專利戰是小米的成人禮?!?/p>
而華為、中興、聯想這樣“走出去”較早的企業,都經歷過多年的國際化專利訴訟洗禮,他們選擇高通與合作完全是前車之鑒性的理性認識。同時,他們作為國內企業的先行者,正是認識到了專利的價值,才長期潛心進行技術研發、申請專利和進行布局,目前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積累和優勢。
即便是諸如蘋果、三星和愛立信等國際科技巨頭,也熱衷于以自身專利的優勢來打擊行業其他的競爭對手。蘋果和三星的那場耗時四年、橫跨4個大陸的“專利大戰”炒得沸沸揚揚,專利成為蘋果絕佳的對抗武器。而曾經在美國市場出盡風頭的HTC,更是在蘋果的“專利”武器打擊下被掃出手機主流市場之外。
綜上所述,專利“裸泳”的企業將寸步難行,而通過取得專利授權,學會借助巨人的肩膀,不失為一個發展過程中的必經之路。這樣可以讓中國企業、中國制造更早地站在更高的位置上謀求發展。
速成班亮點之四:更適用于創新和知識產權環境,提升品牌價值觀。
有高通在前,相信當手機廠商意識到專利的極端重要性時,也不會停下自己的專利研發和創新之路。
世界知識產權組織(WIPO)數據表明,2015年中國以2.98萬件的專利申請數量位列世界第三,同時也以16.8%增長率成為申請量增長最快的國家。其中,中國企業里有兩家的專利申請量位居前三,華為以3898件連續第二年位居第一,中興則以2155件排在位列第二的高通之后。
在這樣的排名背后,華為每年要交3億美元的專利許可費,去年研發支出92億美元,超過蘋果在上一財年的81億美元;中興近六年研發投入超過500億元,2015年研發投入達122.01億元,占收入比例為12.2%;聯想為了拓展移動業務,在2014年花29億美元從谷歌手里收購摩托羅拉,也許是看上了摩托羅拉的研發能力和擁有的諸多專利。
但是,2015年的專利授權量,只有華為進入前50名,加上排名第85位的中興,擠進前100位的也就兩家中國企業。
這樣的對比說明,和專利申請數不同,專利授權數或許更能衡量創新活動中的知識產出水平,是知識產權成果的一種直接反映。
一個手機廠商,做大做強的評判標準是什么?是出貨量!創新能力!企業格局!我們甚至不會去細想這些啟示錄,但會看到一個個如雨后春筍般的手機品牌成長起來??赡墚斘覀儼l覺手機好用的時候,沒有人會留意這支手機搭載的是哪款芯片。
潛移默化中,高通培訓班也在告訴我們各類企業務必回歸到傳統的、理性的競爭方式中來。研發投入、品牌營銷、定位,獲得合理利潤,投入產出良性發展,循環正向發展。只有像中興、華為等能夠在各方面綜合發力、全球化積淀深厚、形成“研發-營銷-渠道”正向完整閉環的企業,才擁有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前景。
文章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
服務項目
服務項目